书呆子小说网
书呆子小说网 > 皇兄何故造反? > 第710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710节

 

“明公此言何意?学生断断不敢有此想法!”

有没有你自己心里知道……

朱鉴暗暗在吐槽了一句,面上却叹了口气,道。

“你为老夫出头,但是老夫却未为你出头,你有怨气,也是正常的,但是你需明白,就像老夫来时对你所说的一般,这些勋贵与你我不同,在他们面前,老夫的份量,比你也重不了多少,不然的话,他们何敢如此裹挟?”

消除怨气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自己和对方都摆在受害者的角度,最好,同仇敌忾的还是同一个人。

如此一来,便可以让对方尽情的宣泄心中的不满。

果不其然,听闻此言,徐有贞的脸色也有些愤愤不平,道。

“明公所言甚是,此辈勋臣,果真是无礼无义,只知为自己牟利之辈!”

这就对了嘛,说出来才好!

看着徐有贞生气的样子,朱鉴眯了眯眼睛,觉得自己该进行下一步了,于是,接着道。

“如今局势,我等尚需忍耐,不能和彼辈发生冲突,所以,当时老夫不便出言,但是,元玉放心,你既入老夫门下,老夫自然会替你应付这些事情。”

“些许言语之争,都是小节,你可知道,刚刚老夫为何要拒绝小公爷,引章纶,吴复入东宫?”

当然是因为你这个老东西胆小怕事!

不过话不能这么说,面上徐有贞还是一副疑惑的样子,老老实实道。

“学生不知,请明公指教。”

“因为你!”

朱鉴捋了捋胡须,叹了口气,道。

“老夫焉能不知,他二人进到东宫中,对老夫更是有用,换其他人进东宫,我等尚需竭力拉拢,但是他二人,本就是老夫的心腹,自然更能忠心东宫。”

“可是,吴复还好些,可章纶早年便是翰林编修,资历比你更深,若他到了左春坊,即便官职比你要低,可你这个大学士,又该如何继续当下去呢?”

你这个老东西有这么好心?

徐有贞心中冷笑一声,但是面上却一副惊讶的样子,想了想,他忽然反应过来,道。

“所以,明公让小公爷举荐那位,也是因为……”

朱鉴点了点头。温和一笑,望着徐有贞的目光,总算是多了几分放心。

“你明白就好!”

太子出阁

翌日,旭日初升,天光浩渺。

此番虽然是太子出阁仪,但是实质上,其实是一次向天下人宣示东宫储君身份的仪典。

尤其是在当初事急从权,皇太子册封仪典未行的情况下,这次太子出阁一应的安排,都是依照册封仪典为蓝本的。

实话说,最开始礼部递上仪注的时候,心里是有些打鼓的,觉得是否有些过分大操大办了。

毕竟,虽然朝野上下都希望有这么一次盛大的仪典,来昭告天下储君邸定,但是,毕竟如今天家的情况特殊,不少大臣都觉得,从天子的角度来说,太子出阁,应该是越低调越好的。

但是,胡老大人说没事,也便递了上去。

果不其然,论对天子的了解,底下的这些官员,和胡老大人相比,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。

他们在担心仪典过分盛大,惹得天子不悦,可事实证明,仪注真的递上去了,天子不仅没有觉得太过盛大,反而觉得有些不够盛大。

大明如今册封太子的仪典,一共有两套定制。

一套是开国时定下的,主要是在洪武年间用过,其盛大浩繁,难以言述,处处彰显太子之尊贵,储君之威仪。

天子御奉天殿授皇太子册宝,文武百官,使臣,僧道,耆老俱立奉天门外,车輅,宝马,宝象,虎豹,鼓乐,仪卫,甲士,各有其位,礼法森严,气度堂堂。

彼时中书省尚未废除,其制之下,天子宣诏,皇太子受封,丞相跪奉玉圭,金册,金宝,皇太子执圭正位,受百官朝贺迎奉,可谓繁盛之极。

这套规制,堪称是举朝上下,最宏大之盛事,其浩繁程度,甚至要高过登基大典。

当然,这并不是因为册封太子比登基大典更重要,最大的原因是,举凡登基大典,更多的是在先皇驾崩之后不久举行。

为表孝道,虽重要繁复,却不可过分盛大,其次便是,国不可一日无君,先皇驾崩,新皇未立,朝局不免动荡,这种状况下,登基大典更多像是仪程,自然不会准备的过分浩繁。

可册封太子,乃是纯粹的大喜之事,而且,基本上都是天子登基数年,稳定局势之后,有充足的时间准备,因此,盛大繁复,也就可以理解。

这套典制,从洪武沿用到永乐,虽然后来中书省被废,但是,历代皇太子及皇太孙册封,仍旧是照此办理,不过因中书省之废,稍加变通而已。

而迄今为止,历代皇太子中,唯一没有用这套典制册封的,就是太上皇。

这也是第二套典制的由来。

太祖皇帝所制定的这套册封仪,固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彰显皇太子的地位之尊崇,储君权威之盛大。

但是,只一个缺点,就是需要皇太子配合的地方很多。

按理来说,这不是什么难事,有引导官带着,皇太子所要做的,无非是按照典制行礼,执圭受贺罢了。

可就是这一环,在当时却成了难事。

那时先皇登基不久,喜得长子,兴冲冲的想要册封为皇太子,但是,当时的太上皇,才刚满一岁,名字刚上玉碟,路都走不稳当,还习惯半爬半走,偏当时先皇又催的急,可给礼部的老大人们给为难坏了。

如此庄重盛大的仪典,总不能作为主角的皇太子,站着站着就趴下了吧。

于是,这个时候,刚刚升任礼部尚书不久的胡老大人,就站了出来,向先皇建议,可以重新制定一个册封仪。

虽然当时有很多人觉得这么做有违旧制,但是,胡老大人向来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。

在得到了先皇的准许之后,大刀阔斧的对皇太子册封仪进行了修整。

其中,最主要的变化,就是将皇太子至殿上受册宝,改为了命使持节至文华殿授册宝。

如此一来,皇太子要做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,规规矩矩的坐在文华殿的座上就可以了。

剩下的事,自有其他的大臣包办负责。

有了这次成功的先例,这一次的出阁仪典,礼部也是照此办理,但是,到了天子那,他老人家却觉得这么做不妥当。

要知道,这套新的仪典,是为了适应当初的特殊形式,所做的简化版。

虽然简单易行,但是却不够盛大,难以彰显储君社稷之本的地位。

当初册封的时候,皇太子实在太小,路都走不稳当,所以只能如此‘委屈’。

但是,如今的这位皇太子,就算仔仔细细的算,也有三岁半了,不仅能走路,而且知礼仪,能读书,完全可以按照旧制举行仪典。

为了这件事情,礼部又重新商讨了许久,最后,还是胡大宗伯再次拍了板,拉着户部的沈尚书进宫了一趟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

胡大宗伯说太子尚幼,且毕竟是出阁,不是册封,不宜过分浩大,沈大尚书在一旁可怜兮兮哭穷打滚(划掉),最终,才劝得天子改了主意。

但是,二者最终也各自做了妥协,太子毕竟不算小了,不可能真的像之前一样,完全坐着不动。

何况,这中间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。就是太上皇的位次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