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9章
那一瞬间,赵天福明白了薛宝钗的言下之意,也明白了一直令自己困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。她知道,夫子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她,以及朝堂上的女官也会是她天然的后盾。
薛宝钗教赵天福的第一课只带了两本书,一本是《绿窗遗稿》,另一本则是《女贤才合集》。
薛宝钗当然不会教这样小的孩子作诗,她只是笑道:“殿下,臣为您讲一讲《绿窗遗稿》背后的故事如何?”
见赵天福点头,薛宝钗便道:“这是一位前朝女诗人的遗作,距今约有两百余年。当初她后来出嫁后因为生活不如意便郁郁寡欢,最终身亡。她临死前为了不让外人看到她的诗作,便特意将大部分诗稿焚毁,只余这几首被侍女与其丈夫救下。”
赵天福生来聪慧,却又想不明白焚毁诗作的原因,便问道:“为什么不许外人看呢?我虽不会品鉴诗词,却也能看出其文字清丽,流传后世不好吗?”
薛宝钗一笑,说道:“殿下生得晚,怕是没有经历过。臣年少时也酷爱读书作诗,只是每有所得写在纸上,并不能与人讨论。后来也是怕被人瞧见,便都扔到炉子里生火去了。长久下来倒觉无趣,便也不爱作诗了。”
她思忖片刻,还是点破道:“世人对女子限制颇多,女子诗作难免泄露心绪,可世人不许女子说话,诗作凡是流出去这女子的名声也就毁了。”
薛宝钗见赵天福似懂非懂也并不纠缠,转而道:“自陛下登基后,对女子的种种压迫才渐渐消失在阳光下,女子也能出将入相为官做宰。为此,陛下还特意办了京城女子书院。”
她说着将《女贤才合集》放在赵天福跟前,这才是她今日给公主上课要讲的东西。这合集都是历朝历代忠义女子的故事,公主这个年龄看这些故事也不会太难。
赵天福确实没有感到为难,她兴致勃勃的和薛宝钗一同讨论上面的故事,显然很是高兴。而她也迅速和新来的薛夫子熟悉起来,两人的感情愈发深厚。
而薛宝钗也偶然了解到赵天福的心结,当即便鼓励道:“殿下与陛下乃是父女,又有什么话说不得的?纵然殿下说错了,可殿下这样的年纪陛下又怎会与您计较?”
赵天福犹豫了两天还是按着薛宝钗所说的做了,果然得到了父亲的回应。她完全没有想到,她将自己的困惑与野心明明白白说给父亲听后,父亲会抱着她夸她好志向,甚至还鼓励她好生随薛夫子学习。
在赵天福登基后,她才恍惚明白为什么夫子会让她对父皇直言相告。因为为君者,首要便是果决。而光有果决自然不够,还要有相应的智慧。
明白自己的目标后,赵天福随薛宝钗学习越发上心,直到薛宝钗高升为户部侍郎十分繁忙后才不得不暂停了课程。但薛宝钗随即又举荐书院山长林黛玉接替,赵天福素日倒也听过林黛玉的名声,便也答应下来。
直到她真正见到林黛玉,她才惊觉世上竟有如此通透洒脱之人。若说薛宝钗是看透世情后奋力改变,林黛玉则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。
林黛玉的洒脱也带给她新的启发,原来有时候也可以不必这样面面俱到,实在不喜欢的人也可以不用理会。
而在赵天福每日拼命学习充实自己的时候,赵天佑虽未懈怠,却因为没有天福那样的狠劲儿而渐渐落后。更何况他天性更爱自由,每日只吟诗作赋,对家国大事远不如赵天福上心。
于是,在朝臣再一次请立太子时,父皇出言否决,改为立太女。
太女,这个称谓并非头一次出现,但落到实处却是头一次。
圣旨已下,无可更改,她赵天福已经成为大乾的太女,未来大乾的国君。
赵天福开始学着承担太女的职责,学着父皇年轻时体察民情,深入百姓。也学着帮父皇处理奏折,学着如何平衡朝堂势力,如何拿捏臣子。
她做的越来越好,终于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名望,一些原本不赞同她继位的人也都闭上嘴。而有了太女的支持,曾经搁置的女子科举也终于启用,朝堂上有了稳固的女官来源。
她就像父皇那样优秀,在父皇和父王驾崩后也完美的承接过大乾的繁华盛世,将大乾推向另一个高峰。
世人从前说她是启圣帝的女儿,后来,世人说天福女皇是启圣帝最好的继承人。
赵天佑有个秘密,他谁也没有告诉过。
他从小就在众星拱月中长大,他的伴读、他的夫子都告诉他,以后他赵天佑会是大乾的主人。偶尔,他看着天福那样努力也有些不解,一个注定要嫁出去的公主,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东西呢?
是的,注定要嫁出去,因为女子都是要嫁人的。
这个认知直到父皇封天福为太女时才被打破,他也终于从梦中清醒过来,明白了原来不是只有男人能当皇帝。也是,早几百年就有女子登基,为什么他的姐妹不行呢?
他并不觉得天福抢了自己的位置,因为他本就不如天福。可就这样输了未免太过丢人,便只好装作对权势地位不感兴趣的模样,每日里吟诗作对。
只有老天才知道他有多讨厌吟诗作对,但为了面子他不得不咬牙硬撑。等他长大后,天佑才明白自己那点小心思早已被天福和两个父亲看穿了。
呀,原来他的秘密早就是个公开的秘密了,天福甚至还嘲笑他作诗时苦着脸的表情很可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