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呆子小说网
书呆子小说网 > 北宋大法官 > 第1205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05节

 

杨箕颜面上有些过不去,但又底气不足地说道:“但是大庭长在公开场合,扬言冻结岁币,这会影响到我国与辽国的关系。”

张斐笑道:“如果我还要考虑这一点的话,那我就会将边州官员全部传召回来,问问他们为何会破坏我国与辽国的关系。

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,才会气得辽国直接出兵,难道冻结岁币比出兵的破坏性还要大?”

没毛病。

真心没毛病。

杨箕当即是无言以对。

张斐很是委屈道:“我们最高皇庭只管司法,其余的统统不管,你们可别什么都让最高皇庭来处理,我们忙不过来的。”

“???”

冯京差点喷出一口老血,你还什么不管,自从你上任以来,处理的每件案件,都涉及到行政、军事、外交,都快要权倾朝野了。

此子真是厚颜无耻啊!

更可恶的是,你还反驳不了他。

就连王安石都想揍这小子一顿,真是太欠扁了。

不过话说回来,既然张斐已经开口,国库是可以补上这钱的,那大家也懒得与之计较,关键也计较不过。

他们现在也反应过来,大庭长只是司法判决而已,又不是说不准给辽国岁币,国库要补上,他也管不着。

于是乎,众人全都是眼巴巴地看着赵顼。

这热闹也看够了,你说上两句呗。

赵顼见众人看来,才缓缓开口道:“外事是外事,司法是司法,大庭长是依法判决,朕也不觉得这其中任何问题。”

文彦博立刻站出来道:“陛下,既然没有问题,朝廷就应该依法执行,而不应该偷偷补上,这若传出去,是会让天下人耻笑,到时君威荡然无存。”

赵顼点点头。

杨箕弱弱道:“但是这么做会破坏澶渊之盟的。”

文彦博怒斥道:“当北朝选择出兵时,那就已经是破坏了澶渊之盟,盟约这种事,只有一方维护,那注定会是失败。”

杨箕被训斥地不敢言语。

不少大臣几番张嘴,但也都忍住了。

虽然张斐这么说了,但皇帝要是偷偷补上这钱,这确实会令天下人耻笑,大庭长这么刚猛,你皇帝竟然这么怂。

最主要的原因是辽国先出的兵,而张斐又是隔一个月,才审一次,如今全国上下全都知道此事。

这对于君主影响是不小的。

文彦博又继续说道:“此外,目前前来索赔的,只有一百多户,但是其实辽国此番出兵,涉及到的百姓,高达两千余户,到时他们也会来索赔的,臣建议今年岁币暂时全部冻结,待审完之后,再做定夺。”

赵顼稍稍迟疑片刻,又看向张斐道:“大庭长,是这么回事吗?”

张斐道:“回陛下的话,文公所言甚是有理,依照庭审制度,到时若有河东百姓前来诉讼,只要他们拿出地契,皇庭就必须他们判他们胜诉,并且给予相等的赔偿。至于给不给岁币,此非臣的职责,臣不敢妄言。”

赵顼点点头,又看了看大家。

事已至此,王安石、薛向等一干革新派那是心领神会,立刻站出来表示支持。

司马光他们也陆陆续续表示支持。

虽然大庭长只是冻结部分,但是这钱你要么就全给,要么就不给,少给一点,辽国也是不会罢休的,别到时赔了夫人又折兵。

赵顼点点头道:“那就这么办吧,在此案未结束之前,先冻结与辽国的岁币。”

完了!

这回真是全完了。

这就是要与辽国决裂的节奏。

那些鸽派被这套组合拳打得是毫无还手之力,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回 ,要是以往,他们肯定会拦住皇帝,劝皇帝以大局为重,但是如今司法在里面搅局,皇帝是躲在司法后面的,他们感觉使不上力,虽然张斐也留了口子,但他们其实已经没得选。

除非他们能够找到证据,推翻大庭长的判决。

他们现在真是恨死了政法分离。

而这场看似普通的会议,是必将载入史册,这将会重新奠定宋辽的关系。

大庭长的这个判决几乎是不可逆。

在民间也引发地震级别的效应。

就在当日,京城所有与辽国有贸易的商人和权贵,全部叫停与辽国贸易,已经发出的货,也是立刻派人去追。

谁人都知道,只要冻结与辽国的岁币,那开战的几率将会大幅度提升,这时候将货物送到榷场去,那不是直接送给辽国吗?

当然,许多商人早就在为此谋划后路,他们货物并没有运去雄州耳边,而是运往了登州。

虽然出海是有一定的风险性,但是中间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,要知道北境可都没有普及公检法,那边榷场官员,个个都富的流油。

为什么边州官员很多都是鸽派,因为他们控制着贸易,这里面是有着很大的利润。

所以对于商人而言,走海路是非常划算的。

然而,商人的动静,在这朝中不少大臣看来,却是非常离谱的。

因为以往若是出现这种情况,百姓是一定陷入恐慌中,他们往往能够借助这一股力量,去迫使皇帝改变政策。

但如今不管是百姓,还是商人,都是非常积极的配合,而没有任何抱怨或者恐慌。

司马光、王安石他们都对这个现象感到好奇,经过一番打探,这才明白过来。

其中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这个判决是大庭长为了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,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。

你是为我的利益而战,那我当然是要支持。

就这么简单。

然而,这消息很快就传到河北,这场官司由于中间间隔很久,所以是有充裕的时间,在各地发酵的。

如果与辽国开战,这河北一定是重灾区,要知道在此之前,两边百姓可都非常厌战。

但如今这消息传到河北,却导致河北警民士气高昂,没有什么叫苦连天,河北百姓是积极配合皇家警察的工作,如果辽兵南下,他们必须马上到指定的地方避难,可谓是警民一心。

这令范纯仁和苏轼都是瞠目结舌。

其实他们二人的主张,也是更偏向韩琦、王安石、司马光他们,认为此时不是与辽国开战的时机。

那边西夏都还僵着的,虽然局势对宋朝很有利,但要不解决西夏,宋朝只能用一半的兵力去对付辽国。

“我们这位大庭长,真是非同小可啊!”

范纯仁看着百姓主动帮助厢兵团修建防御工事的场景,不免都心生感慨,“这一个判决,仿佛令大家的精气神都焕然一新。”

苏轼笑道:“他的高明之处,其实不在于最终的判决,而是在于事先的宣传,他以捍卫百姓正当权益的名义,抵制辽国入侵,自然也会得到百姓的拥护。

如果能够度过这一道难关,公检法必将更深入人心,试想一下,就连面对辽国,公检法都如此捍卫百姓的正当权益,将来谁还会质疑公检法?”

范纯仁点点头,又问道:“但问题是能否度过当下这难关?”

苏轼道:“我始终不认为现在就是与辽国开战的时机,这将会打断我朝上升的势头,但是我也了解张三,他也是不打无准备之仗,或许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的。”

就连宋朝大臣都对此判决,感到如此惊讶,可想而知,辽国方面更是没有想到。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